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4章 李泌(1 / 2)

【李泌,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年,即722年,这是唐朝最繁盛的时期,祖籍辽东郡襄平县,名门出身。】

【李泌是个名副其实的神童,七岁能文,为此唐玄宗召见了七岁的李泌,经过考校过后,唐玄宗对其赞赏有加,命李家对他善加抚养。】

【就这样,待到李泌成年之时,已经非常博学,尤其擅长研究《易经》,除此之外,他还经常游历于名山大川之间,非常仰慕神仙不死术。说穿了,又一个向往修道之人。】

【天宝十年,即751年,隐居嵩山的李泌向唐玄宗献上一书,这让唐玄宗想起了他这个当年的神童。于是,召他入京讲授《老子》,唐玄宗觉得他讲得很好,让他待诏翰林,供奉东宫,这是为太子留班底,而太子李亨对李泌也很是优渥。】

【后来,李泌写诗讥讽奸臣杨国忠和安禄山等人,被杨国忠诬陷写诗讽刺朝政,导致李泌被送到外地。此事之后,李泌脱离朝廷,于山中再次隐居起来,再次修起道来。】

张飞:“这些奸臣最该死,当初如果不是他们,俺大哥也不会沦落到今天这一步!”

唐伯虎:“唉!奸臣确实该死,可是自古以来奸臣从未断过,也不会断!”

文征明:“伯虎兄说得好,只要人还有欲望,就会有好坏之分,只要还有官场,那就奸臣不绝!”

李商隐:“所以,只要有人当官,就一定会有奸臣,只不过贤明的皇帝执政的时候,奸臣不敢现形罢了!”

曹操:“话说回来,这个李泌还真是有个性,不醉心于官场,随心所欲,不因为不被重用而悲愤,反而跑去修道隐居了,真是应了那句话,有才的人都挺怪!”

郭嘉:“这恐怕也是他能够活得久的原因吧!”

贾诩:“果然,只有苟起来,才能活得久啊,学废了!”

张绣:“好你个贾文和,你还真是个老六啊!”

视频继续:

【公元755年,安史之乱爆发,唐玄宗仓惶出逃,太子李亨逃到灵武即位,是为唐肃宗,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。刚登基的唐肃宗对局势一片茫然,随后想到了李泌,遂派人找到了他。】

【李泌就天下形势分析,说出了成败的关键,听到他的见解,唐肃宗很是高兴,想要给他封官,但是李泌自称山人,拒绝了,以宾客的身份跟随在唐玄宗,为他出谋划策。】

【就这样,唐肃宗经常有疑难问题,就来请教李泌,唐玄宗称李泌为先生而不是呼其名。李泌入朝议论国事,从制书文诰到将相升迁,都参与其中,一时之间权愈宰相。】

【李泌就安史之乱向唐肃宗提出了“挫其锐,解其纷”围剿计划,果然唐肃宗按李泌所说的行事,收复了大部分地区,可惜唐肃宗急功近利,没有听信他后面的话,搞得未竟全功。】

【在平叛期间,虽然李泌没有担任要职,但是唐肃宗与李泌却极为亲密,许多大小事都会与李泌商量之后才决定,所以他虽不在要职,却权愈宰相。

这让权臣很不高兴,在两京收复后,眼看大局已定,李泌就主动要求离开了权力中心,再次隐居修道,为此,唐肃宗赏赐李泌三品俸禄及隐士服,还为他建造居室。】

李世民:“好,这李泌真是难得的人才啊!可惜的是,李亨这小子没有全信他的建议,不然的话,这安史之乱也会早点结束。”

玄烨:“唉!酸了,酸了,不知什么时候,我大清才能上榜啊,天天看着其他朝代的人在装比,实在是不爽呐!”

忽必烈:“他妈的,我大元的人在和他们上过榜的朝代的人聊天,都被他们装到了,心里很是郁闷,这样下去岂不是要得抑郁症,造孽啊!”

朱元璋:“哈哈哈,这下看到了我华夏的强大了吧!岂是你们蛮夷可比的,即便是你们统治华夏一时,但是你们的王朝也比不上我汉家王朝人才济济啊!”

嬴政:“@朱元璋,说得好,给你点赞!我华夏民族岂是蛮夷可比?他们都是在向我华夏学习,我华夏知识博大精深,哪有那么容易学,人才方面那就更不用说了!”

刘彻:“就是,我华夏这些上榜的俊杰,可是深受华夏肥沃的知识滋养才有今天上榜,他们蛮夷文化贫瘠,能培育出一两个能上十大谋士这类荣誉性的榜单的人,那都是他们踩了狗屎运了!”

忽必烈:妈蛋,我叫王大锤,哦呸,不是是叫忽必烈,万万没想到虽然我很愤怒,我竟然觉得他们说得很对,没法反驳,我这是怎么了?

盘点继续:

【数年之后,唐玄宗与唐肃宗先后驾崩,当初李泌保护过的太子李豫即位,是为唐代宗,唐代宗刚登基,就将李泌召回朝堂,封为翰林学士,可惜他仿佛天生遭忌的命,接连受两位宰相的排挤,被外放至地方任职。

可即便如此,对于军国大事,李泌仍然不远千里地向代宗提出建议,代宗也必定采用照办,可以看出李泌心系天下的。】

【公元779年,唐代宗驾崩,太子李适即位,是为唐德宗。泾原兵变后,唐德宗避居于梁州,急召李泌到梁州,,授以左散骑常侍之职,令他每天在中书省值班,以便等候召对。李泌因此殊荣而受到朝野的瞩目。

随后几年,李泌受到唐德宗重用,李泌先后靠着出色的谋略和军事素质,平定叛乱,终于于贞元三年,787年,李泌官拜宰相。】

【李泌任宰相期间,对内政的处理,外交的策略,军事的部署,财经的筹划,都做到了安和的绩效。

他勤修内政,充裕军政费用,保全了功臣,调和将相关系,对外联合回纥、大食等国,以遏制吐蕃,稳定了大唐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