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破天小说>其他类型>历史剪辑:开局十大名将> 第61章 十大名相排行榜第七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61章 十大名相排行榜第七(1 / 2)

在一片纷纷扰扰之中,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,留在世上的痕迹只有人们那越显苍老的脸颊。

另一边,秦风在经过艰苦奋斗,终于完成了一天的原定任务,将第二个视频剪辑完成之后,发布出去,不出所料地审核通过之后,那个视频到了另一端——万界时空。

【人类历史的书写者,文明的创造者,历史记载人类文明的媒体,文明构成人类历史的主体。】

【按照时间顺序,盘点华夏古代十大名相,十大名相排行榜,第七位!】

【视频制作者:清风一叶。】

程咬金:“喔喔喔,欢迎大家来到本视频的上榜人物猜猜猜环节,我是你们的朋友程咬金,有请下一位选手发言……”

尉迟恭:“@程咬金,我特么,你不会是个傻子吧?还是海上的无聊,让你变傻了?”

程咬金:“说啥呢?我只是有感这次上榜者是我大唐的人,活跃一下气氛而已,身为第一个在评论区发言的我,只不过是想引起大家的话题,肿么了?”

赵匡胤:“这位神经病,哦呸,程咬金,说的不错,这次上榜者不出意外的话,就是唐朝的人了,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呐!”

嬴政:“寡人有不清楚后世的事情,就不多言了,就当个吃瓜群众好了,大唐及其以后朝代的选手,请开始你们的表演!”

李世民:“朕认为,这次上榜的应该是朕的丞相杜如晦,要知道房玄龄都上榜了,毕竟他俩可是并称‘房杜’的!”

李隆基:“还有朕的姚崇也不差啊!说不定这次上榜的就是他!”

李炎:“……”

朱元璋:“你们怕不是忘了那位了!”

“……”

随着朱元璋的一句话,这帮大唐的皇帝除了李世民之外,瞬间安静下来了,许多甚至骂骂咧咧地退出了。

众位帅气逼人的观众老爷们,就在这时,本视频主角的简介开始了。

【他,一生为官,清正廉明,体恤百姓,除暴安良,惩治腐败,剪除贪官污吏,断案如神,不畏强权,敢于犯颜直谏。

他曾两次出任宰相,辅国安民,辅助皇帝开辟繁华盛世,他拯救了李唐江山,续接了大唐社稷,被称为“唐室砥柱”。不仅如此,他的大名还被后世写入小说,流传千古。】

曹操:“哟嚯,李世民这可是你大唐的功臣兼恩人呀,一会儿你可得认真看视频,记住他哦!”

刘彻:“朕从这简介里面,感觉到这次的瓜不比上次的差呀,甚至有可能更好呢!”

刘邦:“唉!虽然很可能朕的瓜也不错,但是能够先看别人的,也不错了!”

嬴政:“好家伙,你这是将别人的灾难痛苦,当做自己的快乐呀!不愧是是你,刘老三!”

朱元璋:“他那是破罐子破摔了,反正他自己家的瓜也是不错,所以趁还没到自己,先吃别人的瓜!”

嬴政:“原来如此,刘老三,你这心态够奇葩的,也够恶趣味的!”

刘邦:“……”

摊上这样的高祖皇帝,大汉的其余人还能肿么办?只能无语了=_=!

当然,还有个更无语的,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。

此时,他整个人都懵逼了,心想,我大唐怎么这么多灾多难,拢共上榜这么些人,大半都是救了大唐。

你这样,显得我大唐很辣鸡啊喂!

【或许有人已经猜到,没错他就是历经三朝,两度出任宰相,有着断案如神,挽救大唐神器的狄仁杰。】

武则天:“好哇,通过简介朕就知道,这次上榜者是狄怀英,也只有他能够有如此称誉,现在看来果然是这老家伙!”

武周位面,东都洛阳。

望着视频,武则天那高贵而又威严的脸颊上毫无意外之色,只是为自己能有上榜的手下而高兴。

“狄怀英这老家伙,虽然是只老狐狸,看到自己上榜,想必也很是意外和高兴吧!”

随即,武则天想到狄仁杰看到自己视频的模样,心情大好,不由得笑骂道。

李治:“狄仁杰?这该不会是,朕这个世界的狄仁杰吧?”

此时的李治一阵疑惑,究竟是不是自己手下的大臣,如果是,那么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?大唐怎么了?

一股不好的预感,瞬间涌上李治的心头,让他感觉大唐的危机来源很可能是自己最爱的那个人。

赵匡胤:“原来是他呀?那没事了!”

朱元璋:“切,如果不是狄仁杰的话,你有什么意见?”

赵匡胤:“那也没意见,仙人排的榜单,岂容我等有意见?”

嬴政:“好家伙,你这拍马屁的功夫,一点也不逊于欺负孤儿寡母哇⊙?⊙!”

“哈哈哈……”

赵匡胤:玛德,你是始皇帝,你牛批,朕惹不起还躲不起吗?

【狄仁杰,字怀英,号德英,并州晋阳人,出生于贞观四年,即630年,家族乃世家豪族,父亲和祖父均为高官。】

【贞观二十三年,唐太宗李世民去世,太子李治即位,是为唐高宗,次年改元永徽。也就是永徽元年,二十岁的狄仁杰参加科举,以明经及第,被授予汴州判佐之职,后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推荐,升任为并州都督府法曹。】

【仪凤元年,公元676年,狄仁杰升任大理寺丞,此后一年之间,狄仁杰判决了大量积压案件,涉及一万七千余人,却无一人喊冤申诉,之后改任侍御史。】

【调露元年,即公元679年,狄仁杰改任度支郎中,并加散朝大夫,之后有幸随唐高宗李治巡幸汾阳宫,充任知顿使。】

【弘道元年,即683年,唐高宗李治驾崩,传位于太子李显,是为唐中宗,可是朝政却是掌握在皇太后武则天手里,她临朝称制。

一年之后,武则天废了李显,扶持另一儿子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