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破天小说>历史军事>我在皇朝搞修真> 第328章 啥叫天子门生啊?!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28章 啥叫天子门生啊?!(1 / 2)

带着各种心思进入京师的天下士子,很快便重新高兴起来。

对于绝大部分读书人来说,在恩科考试之前的每一个流程他们都很珍惜。

这不但是能不能高中恩科进士的准备,也是拓展人脉的一次绝佳的机会。

但对于绝大多数士子来说,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接下来的行程有多可怕。

这就不得不说到当今天下科举考试的规则了。

天下士子赶赴京师,居住的地方是各自负担的,但到了京师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一样的。

必须先到礼部登记,非江南士子还要去鸿胪寺领取常住京师的证明。

再然后,所有士子还要去国子监递交参加科举的地方证明和保举证明。

这两个都很好理解,你要从拓跋氏所在的幽州乃至更遥远的白山黑水到京师,你得有官府开具的证明,否则会被边境的官兵当探子抓了。

但一般的地方官府,是绝不为难这些读书人的。

就连拓跋氏狼主,一个光知道打仗的莽夫都知道读书人不能太得罪。

然后你还得有自己的保举人才能参加科举。

一般来说科举有四个级别,首先是童子试,相当于现代的小学入学考试,但作用绝非让读书人识字那么简单。

童子试之前,无论是什么出身,都只能是平民而不是读书人,只有参加了童子试获取了“童生”这个“出身”,你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被朝廷认可的读书之人。

在参加童子试之前,你可以在朝廷开办的各级学堂读书,也可以在私塾获取基本的知识,童子试不看你是从哪里获取的知识,只考察你能不能有最基本的读书人的能力和资质。

参加童子试,就需要村里的里正或者乡老,也就是村长和有威望的人的担保,担保你出身清白,家庭没有人犯法,你也的确参加了基本的初级教导。

这个考试,其实严格来说是不算正式的科举制度的,这是县一级地方衙署举办的三年一次的考试。

参加了童子试,并取得了至少“通过”的成绩,你就可以准备去县里的官学,一般都是县学学堂正式读书了。

县学内部分为三级,称之为“舍”。

参加了童子试的读书人,一入学就会获取“下舍”,也就是入学一年级的学生资格。

一般的读书人,都会在一年后的“升舍考试”,也就是升年级考试中获得“通过”的资格,然后转入“中舍”,也就是二年级就读,再在次年通过第二次升舍考试便升为上舍学生。

考不过?

留级!

留级三次还考不合格,那你就得打道回家。

如此一来,县学就相当于现代的初级中学。

三年学满,学生就要参加第二次升学考试,也就是“乡试”,在一些地方或者某个时代也叫做“府试”或者“州试”。

早在皇朝掌握天下之时,乡试都是按照“道”或者“府”来考试的。

如秦氏所在的关内道,萧氏所在的河东道,拓跋氏所在的燕云道,以及京师所在的京畿道,江南道等。

乡试,算是一个士子真正要面临的命运考试。

乡试通过者,哪怕接下来考不过,一般的地方衙署也会安排学子担任官学教师,算是吃上皇粮的人员,地位甚至比衙门里的“吏”还高。

但如果连乡试都不能通过,那就一辈子只能算是童生。

但就算通过乡试,绝大部分读书人也并不意味着就当官有俸禄了。

在接下来的礼部主考的“省试”中,通过的便是“进士”,没通过的只能是“贡士”,一般被称作举人。

范进中举,中的就是乡试的举,还远远算不上“进士老爷”。

然而,只要中了乡试的贡士就有了吃皇粮的资格,从此以后不用担心会被降级或者刷掉,朝廷每个月会给你提供一部分粮食和资金,地方官员有出缺的时候,当中枢储备官员不够,进士又欠缺的时候,贡士也是选拔官员的一个重要基础。

如范进,他一辈子没中进士,可人家最后当上了三品高官。

所以说贡士是古代读书人的天花板也不为过。

官场上,绝大部分官员要是论“出身”,其实都是贡士出身。

能居高临下鄙夷他们的,就只有正经“进士出身”。

就连“同进士出身”都没资格鄙夷贡士。

所以,这次能来参加恩科考试的,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,他们最差也是和范进范大老爷知识储备画等号的高手。

他们要参加的自然便是科举考试中最顶级的“省试”了。

三年一次的常规科举考试之中,全天下考取获得贡士资格的士子,在礼部的主持下到京师参加每年春天的考试,因为是礼部举办,礼部又是三省六部的组成部分,故此称之为省试,又因为经常在春天科举,所以又被称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